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尊龙官方平台

  |    |  english
中国电力报:“风”收的奇迹——回望龙源电力上市一周年

315日,龙源电力在香港召开董事会,发布公司2010年度业绩公报,这时候的谢长军心中洋溢着收获果实的满足感。

因为过去的这一年,龙源电力再造奇迹。

所有风电场都赢利

龙源电力2010年的利润大大超出上市之初市场预测值,龙源电力通过降低造价、增加发电量、保持设备利用小时数等方式,达到每个风电场都赢利,这就是他们取得高收益的原因所在。

20101210日,是龙源电力上市满一周年的日子。谢长军出席了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耐心地解答了来自全国各地媒体的问题。

媒体追逐的焦点在于,2010年龙源电力究竟利润几何?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谢长军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他以非常肯定的语气告诉所有媒体,龙源电力2010年的利润将大大超出上市之初市场预测值——17.7亿元。

龙源电力公布的年报证实了谢长军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2010年我们实现利润总额32亿元,位居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第一位。这其中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亿元。”谢长军对于这样的成绩非常满意。

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风电场赢利能力几乎成了老生常谈的问题。在龙源电力报出高额收益的时候,市场对于这家公司的关注点也从赚了多少钱转向怎么赚钱?按照龙源电力的项目储备,装机容量的高速增长并非难事。但谢长军认为,发展企业规模确实非常重要,然而是有一个度的限制。“我们想把两百万的风电做好做精,达到所有的风电场投产都能赢利。”这一句“所有风电场都能赢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降低风电场造价。

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特别是风能的刺激计划使得国内风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以来一直保持着每年翻番增长的态势,2010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累计达到3107万千瓦,连续5年翻番增长。

火箭般的上升势头催肥了风电设备制造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大约有风电整机制造商90家、叶片制造商50家、塔筒制造商100家,占据目前主流的1.5兆瓦~2.0兆瓦机组超过85%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西方设备制造商也纷纷在中国建厂,以缩小同中国竞争者之间的巨大成本差距。2008年全球头号风电设备商维斯塔斯就在风力资源最为丰富也是 该公司市场受冲击最严重的内蒙古地区兴建一个中小型容量机组的制造基地。

通常在风电运营商的主要初始投资中,约有70%是用于购买风电整机,而在日常的费用中,两笔最大的开支也都与之有关——利息和折旧。

“通过优化设计、主设备打捆招标等方式,控制设备成本,降低工程造价。”谢长军告诉记者。2010年龙源电力共完成67个风电项目、2个太阳能光伏项目的招标,招标数量是2009年的136.4%,风电项目主设备采购价格比2009年下降18%。而2010年龙源电力投产的34个风电项目的平均造价也降至8295/千瓦,比2009年降低10.2%

其次是增加风电场的发电量。2010年龙源电力风电发电量101亿千瓦时。

“只有风机转起来,风电场才能有收入。”谢长军表示。

此外,龙源电力还在一些科技进步上获得收益。

正如谢长军一贯的观点——风电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和运行调整。专业的测风队伍以及独树一帜的风电微观选址能力,加上项目建成后完善的管理,使2010年龙源电力的风电机组平均可利用小时数高达2217小时,设备平均可利用率98.2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外部环境的日趋成熟也成就了龙源电力收益的高增长。

2009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用区域统一定价替代了过去奉行的招标电价和审批电价,将全国按风能资源分为四个区域,分别给予0.51/千瓦时、0.54/千瓦时、0.58/千瓦时和0.61/千瓦时的定价。此外,政府从200911月份开始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从每千瓦时0.002元提高到了0.004元。在政策的支持下,龙源电力从20098月份以后获批的项目平均上网电价每千瓦时比2008年增加了0.005元至0.567元。

圈钱还是滚动发展

资本市场对于风电概念的热捧造就了龙源电力的ipo奇迹。与很多仅仅因为新能源概念受到市场炒作的公司不同,龙源电力凭借2009年成功上市募集的资金,实现了公司的滚动发展。

龙源电力上市一周年的风采不禁令人想起2009年龙源ipo时的辉煌。

200979日正式成立股份公司开始,龙源电力的上市之路可谓顺风顺水。20098月龙源电力分别向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联交所递交了28项文件及a1文件,11月初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复并通过香港联交所聆讯,1123~123日,进行了全球路演和股票发售。大名鼎鼎的摩根士丹利及瑞银负责龙源电力此次上市计划。

龙源电力16年累积的运营经验显现出良好的市场效应,龙源电力的经验储备也在市场中得到增值,公司投资价值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

20091210日,龙源电力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募得资金177亿元,创下中国电力企业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融资额最大、市盈率最高等多项第一,是2009年以来全球第八大ipo和全球能源行业第一大ipo,同时是1999年以来全球第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企业ipo。根据上市首日收盘价8.93港元计算,龙源电力总市值达到约638亿港元,成功居升为世界风电企业总市值第三位,并先后被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中国内地100及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

由于对龙源电力多年业界良好的口碑充满信心,在上市仪式上龙源电力董事长朱永芃显得比较平静,在他看来龙源电力股价向好是意料之中的事。

资本市场对于风电概念的热捧造就了龙源电力的ipo奇迹。

与很多仅仅因为新能源概念受到市场炒作的公司不同,龙源电力凭借2009年成功上市募集的资金,实现了公司的滚动发展。

“风电是个资金密集的行业。低成本的资金进入使得龙源电力在风电项目的开发方面更加游刃有余,也更容易开发出精品项目。”2010年,龙源电力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05万千瓦,控股装机容量达到656万千瓦,核准风电项目238万千瓦,新增风电储备1826万千瓦。 尽管btm的统计数据尚未发布,但是龙源电力继续稳居亚洲第一已经没有疑问,而世界排名也非常有希望从2009年的第五位升至第四位。谢长军预计,到2012年龙源电力的风电装机有可能超过1000万千瓦,届时该公司的世界排名可望再提高一位。

良好的预期为龙源电力赢得了包括摩根士丹利、大和等国际机构的长期看好。大和总研在2009年就乐观预计龙源电力20102012财年每股收益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6%20092012财年权益风电装机容量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3%

不过,龙源电力未来的高速发展仍然需要面对一些不确定因素。

首当其冲的是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存在变数。2010年龙源电力成功注册cdm项目30个,同时获得ver减排量114万吨,合计实现收益3.92亿元。

由于各国尚未就2012 《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的碳减排机制达成一致,届时如果cdm不能继续,这部分利润将不复存在。

当然国内市场仍然存在机会,政府正在筹划针对传统发电模式的清洁能源配额机制,该机制可以向传统发电公司出售额度,或将成为另外一个机会。

其次是增值税政策的变化使得地方政府对风电投资和运营商提出更为苛刻的合作条件。目前,地方政府掌握着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项目的审批权,随着优质风电资源的减少,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加上iberdrola等西方巨头的进入国内市场,风电项目开发和运营成本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尽管存在不确定因素,但在谢长军看来,风电行业的变化方向已经非常明显,那就是运营效率将取代资源成为行业主要的驱动力量。“这种变化对龙源电力有利。有人说,龙源电力拥有的基础资源,成就了其在能源领域风电领跑者的地位。我认为这只代表了龙源的过去,不代表龙源的未来。

龙源的未来在于深化对风电发展的认识,在于注重质量、效益、科学统筹、全面发展。”

乘风出海

通过建设如东潮间带试验风电场,龙源电力深刻体会到,海上风电建设绝不是简单的陆上风电的延伸,也不是海洋工程的简单嫁接,海上风电设计、施工、工程管理及运行维护与陆上风电及海洋工程有本质的差别。

2010年对于龙源电力来说,除了高速发展外,还有一个零突破的惊喜。2010928日,龙源电力所属江苏如东30兆瓦潮间带试验风电场全部建成并投产发电,这是世界第一个潮间带风电场。这个零的突破正好迎合了业界2010年海上风电元年的说法。

“江苏如东项目位于如东环港外滩,离岸约3千米至7千米的潮间带区域,总装机容量3.2万千瓦,由国内8个厂家提供的9种机型,共16台试验样机组成,总投资约5亿元。”尽管在许多专业的场合,谢长军对于海上风电的发展都持有相对保守的看法,然而实际操作工程中,龙源电力对于海上风电项目的竞争却毫不手软。与江苏如东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仅仅隔了一个“十一”长假,龙源电力的海上风电之路又进一步——中国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结果出炉,龙源电力中标江苏大丰20万千瓦风电项目,中标价0.6396/千瓦时。

“海上风电是今后风电发展的趋势所在,我们在努力保持陆地风电领先地位的同时,把海上风电开发放在新的战略高度 加以重视,积极实施海陆并举战略,希望以此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谢长军表示。

海上风电距离负荷中心较近,在电量输送消纳方面具有相对成本优势。根据中国国家气象局最近公布的大陆地区风资源详查与评价的阶段性成果,陆地50米高度风能资源的潜在开发量约为23.8亿千瓦,近海水深5米~25米,50米高度区域风能资源的潜在开发量约为2亿千瓦。然而,海上风电开发的高成本以及项目初期繁琐的手续,选址和施工的困难让海上风电这块看起来很美的风电蓝海游起来并不顺畅。

“通过建设如东潮间带试验风电场,我们深刻体会到,海上风电建设绝不是简单的陆上风电的延伸,也不是海洋工程的简单嫁接,海上风电设计、施工、工程管理及运行维护与陆上风电及海洋工程有本质的差别。”在谢长军看来,国内海上风电相关标准、规范缺乏,设计、施工均无章可循,海上风电项目核准的过程中还涉及海洋问题,审批手续繁琐,大大增加了项目前期费用。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尽快理顺海洋审批程序,为海上风电开发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持续领跑

过去10年,龙源电力一路走来,持续领跑,初步奠定了龙源风电品牌的基础。未来10年,龙源电力将面向建设国际一流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目标加速迈进,继续领跑。

风电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龙源电力在资本市场上的成功融资对其他新能源起到了示范作用。

各个能源集团的新能源公司纷纷寻求上市融资渠道。继龙源电力后,越来越多的国企风电公司选择港交所挂牌上市。大唐、华能等大型发电集团旗下新能源公司都选择了境外上市。资本力量的助推使得风电业进入大者恒大的整合期。在这个关键时期,龙源电力能否持续领跑?“肯定要海陆并举进行风电项目开发。”谢长军表示,河北的张家口市,内蒙古的西部和东部,吉林的西部地区,甘肃九泉及新疆哈密建成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对风电的规模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在欧洲已经开始大规模开发,技术也趋于成熟,这些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主要是造价投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最近几年要积累海上风电场的勘察设计安装的经验,逐步实现海上风场的规模化。

“风电是龙源电力的主导产业,在这方面的发展不会停步,而且发展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装机容量会越来越多。我们有一个规划,这个规划还是比较宏伟的,也跟国家的规划相吻合,希望我们能够占全国风电装机一定的比例,但是这个比例是多少现在我也不好说。所以,我们除了建设也考虑一些重组收购的工作。”谢长军告诉记者。

除了风电外,龙源电力已经把太阳能发电提上日程。2010年,西藏羊八井、青海格尔木两个光伏项目成功投产,实现了公司光伏发电零的突破。其实早在2003年龙源电力就为太阳能发电业务做了大量的调研以及设计技术储备的工作。2010年龙源电力有青海、西藏、甘肃3个共计4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获得核准。此外,龙源集团还积极推进地热、潮汐、生物质等其他新能源开发工作。

除了国内市场,龙源电力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我们正在南非开发5个潜在风电场,合计规划开发容量160万千瓦。

目前已经全部安装了测风塔,最长测风时间已达1年。”与此同时,龙源电力先后接触了美国、匈牙利、加拿大、欧洲等国家20多个潜在项目,寻求合适机会进行重点突破。

多措并举的发展思路使得龙源电力始终处于新能源行业领军地位。站在“十一五”收官和“十二五”开局的交汇处,谢长军雄心万丈:“过去10年,龙源电力一路走来,持续领跑,初步奠定了‘龙源风电’品牌的基础。未来10年,龙源电力将面向建设国际一流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目标加速迈进,继续领跑,坚持发展、打造出赢利领先、社会责任和环保的经营理念,必将打造出无愧于行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的‘龙源风电’的伟大品牌。”

【记者手记】

  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风电投资与运营商的掌舵人有一个特别的小习惯,就是随身带着地图。对于我国所有的风资源丰富的地区他都了然于胸。在谢长军的办公室里,还有一张用各种不同颜色标注的龙源电力所有风电项目的地图。尽管这只是个企业负责人的个人习惯,却折射出一个企业着眼全局的眼光。

  最初,龙源电力仅仅是一家从事火电投资经营与火电技术清洁化改造的国有公司。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2002年龙源电力迎来了公司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原国家电力公司麾下14.4万千瓦的风电资产悉数划拨给龙源电力。这一次资源分配的过程将龙源电力带上了通往中国最大风电投资与运营商的道路。2006年,龙源电力又率先实施风电资源开发战略,在内蒙古、新疆、东北三省等中国风电资源最为丰富的11个省建立了六大风电基地,进行规模化开发与运营。2009年在海外的成功上市则是龙源电力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节点。

正如谢长军所说,龙源电力拥有的基础资源,成就了它在能源领域风电领跑者的地位,但这只代表了龙源电力的过去,龙源电力的未来只能源于现在。

【上市轶闻】

差点赶不上的上市投资者见面会

多年来,“跑现场”已经成为技术出身的谢长军开发项目的“常规动作”。

20091111日是这些年来去现场是最惨的一次。”由于大部分风电项目所处的位置都十分偏远,很多时候一天根本到不了现场。随着龙源电力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项目令谢长军感到分身乏术。

“当时去的是甘肃玉门风电场。这个风电场的位置要是有飞机到兰州还行,到了冬天连飞机都没有。飞机飞到兰州后还要再坐一夜火车。”20091111日,谢长军被国电集团总经理朱永芃委派接待中央领导视察。而他又必须在12日下午三点之前赶往上海参加龙源电力上市投资者见面会。由于下大雪,飞机停飞,原定上午的领导视察改到了下午。“送走领导,我可惨了。飞机没有,火车也赶不上了。”雪大冰厚,路面湿滑,谢长军一行紧急调用两辆车不间断地行驶了一整夜,赶到机场时,原定的航班已经过了登机时间。

“幸亏飞机晚点一个多小时,第二天勉强赶到现场,连脸都来不及洗。到现场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大家道歉。”事情过去一年多了,谢长军说起来仍旧感慨万分。(转载自2011年3月19日《中国电力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