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尊龙官方平台

  |    |  english
奮戰在世界屋脊的新能源開拓者
——記國電龍源西藏公司總經理 張晞

  如果你不曾深入過藏區就無法體會隨手開燈的幸福;

  如果你不曾登上過海拔5000米的高原就無法感知呼吸酣暢的甜美;

  如果你不曾傾聽過內心的煎熬和寂靜的歎息就無法體會家的溫暖;

  如果你不曾為夢想努力而飽受折磨過就無法體會創業的幸福。

   

前言:

  張晞,一個江蘇南通人,卻把自己青春揮灑在了雪域高原!一待就是七年,從無到有,白手起家,從一台破車一個人,到現在全公司48個人,總資產近九個億。七年時間裏,從地熱發電到光伏發電再到風力發電,十二個項目,開創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羊八井地熱發電”“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羊八井光伏電站”“世界海拔最高的低風速、低密度那曲風電場”和“世界海拔最高的阿裏10兆瓦微網光伏電站”多個世界第一,填補了數項國內空白,幫助西藏自治區政府解決17萬戶,68萬無電人口的供電問題。從南通到北京再到西藏,張晞離夢想越來越近,卻離家越來越遠。

勇於拓荒 打造中國地熱技術升級版

青山巍峨,記載著龍源人的不朽業績。

  江水湍流,傳頌著龍源人的奉獻激情。

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自然環境惡劣,加上長期受封建農奴製度的統治,當地球上多數地區已享受到電燈電話的現代化生活的時候,西藏還停留在油燈時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全區沒有電力,照明隻能靠鬆明子和酥油燈。而現在,截至2013年底,西藏總裝機容量達到110萬千萬,告別了西藏地區無電的時代。

  電力,成為點亮西藏的“高原之光”,成為廣大農牧民的致富之翼,促進了西藏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文明進步;

  沒有電力,就沒有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沒有電力,就沒有西藏的現代化文明。

  電力,是西藏經濟的命脈,是打開牧民心路的明燈。

  是誰,為西藏的經濟社會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他們,就是戰鬥在萬裏高原風雪線上的電力人、龍源人!

,就是這眾多電力人中最耀眼的一員!

  2007年,在江蘇南通天生港實業集團工作的張有著優越的環境和優厚的待遇,一家人生活得其樂融融,可他卻主動請纓去西藏闖蕩擁有研究生學曆,在單位的發展前景也被看好,又能陪在妻兒身邊,因此他的這一決定令身邊的人都困惑不已。而他隻是淡淡地說:“雖然我已年近不惑,但隻要組織需要,我非常願意到艱苦的地方去!”

  這一年,張從“零海拔”的江蘇南通隻身來到了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主持羊八井雙螺杆膨脹動力機地熱發電示範項目建設和龍源西藏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籌建工作,從此他的青春乃至整個人生,都融入了這一古老而神奇的雪域高原。

  剛剛到西藏工作的張,在這個陌生的地方兩眼一抹黑,除了需要忍受高原缺氧的劇烈頭痛外,最重要的是,他還要解決項目的核準、工程的設計,施工的落實,再到項目並網發電.....

  就這樣一台破車一個人,每天穿梭於發改委、環保局、電力公司、設計公司之間,反複論證、修改、溝通、協調,應對所有問題。終於解決了項目核準、工程設計及落實施工單位等一係列問題,但新的問題也接踵而至.....

  莽莽西藏高原,跑項目難,施工更難。

  在西藏施工,難就難在自然環境惡劣。氣候無常,空氣稀薄、高寒缺氧,生物學家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稱為“生命禁區”。而西藏羊八井地熱田位於海拔4300m以上,其冰凍期從當年的11月份一直要到次年的4月份,經常出現冰雹、大風、雨雪等惡劣天氣,真可謂“一日四季”,這些典型的高海拔氣候條件給工程施工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在西藏施工,難就難在物資匱乏。西藏屬於相對欠發達地區,幾乎所有的加工件及儀器儀表都必須從內地運上來,運輸費用昂貴、工期難以把握。

  在西藏施工,難就難在環境特殊,技術難控。由於空氣稀薄、季節及晝夜溫差大等環境因素,在機組的調試和試運行過程中,雙螺杆動力機殼體出現裂紋,部分閥門及配件的密封件出現斷裂,發電機及部分輔機馬達出現溫升過高現象,該機組從主機到輔助設備及零部件都在經受嚴峻的考驗。

  “四麵楚歌”的張,此時早已無暇顧及嚴重高原反應出現的頭昏腦脹、惡心嘔吐等症狀,帶著十幾個氧氣袋和醫生開的感冒藥索性入駐進了施工現場,與施工單位一起研討方案、協調設備、搶抓工期,最大限度減少天氣對施工進度的影響。

  克服了種種困難,經曆了層層考驗的張,麵對西藏這種特殊的環境和氣候此時已經淡定了許多,既然這已經是生活的常態,那就藐視它、戰勝它!張常說的一句話是:“你不能讓別人牽著你的鼻子走,你要讓人跟著你的思路走。” 

  2009年的元旦,張是在蘭州電機廠的車間裏度過的。

  與廠家的技術和生產人員一起,共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對發電機及其配件重新選型、重新設計製造,為新型機組在地熱發電中的運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和數據。

  2009年8月6日,羊八井地熱示範項目一期1000千瓦雙螺杆膨脹動力機地熱發電機組正式投產發電。機組的成功投運,不僅填補了國電集團在地熱發電領域的空白,而且為我國在新型地熱發電技術研發和商業應用方麵積累了寶貴的技術經驗,成為國內外率先成功開發應用的地熱發電新技術,使得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地熱發電技術水平達到世界先進行列。

  一個黨員就是一麵旗幟。正是在張這樣優秀的共產黨員的引領下,許多龍源人以廠為家,甘當“路石”,默默地奉獻自己的青春、汗水和熱血。

高原逐日 實現西藏光伏零的突破

  “缺氧不能缺精神”!

正是張這種永不服輸、一諾千金的精神,讓他得到了西藏自治區各級政府部門的信任和認可,從此在西藏站穩腳跟,並拿到了西藏第一個10兆瓦並網光伏項目。

  但是在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建設規模巨大的光伏電站豈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外國專家曾經這樣斷言: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度修建電站,無異於為自己修造墳墓。這並非聳人聽聞。據科學家測定,這塊平均海拔4000米千古高地,大氣含氧量僅為海平麵的一半,這意味著任何機器在這裏都會減少40%的功率。整個高原年平均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紫外線強度高於內地6倍,還有平均每年120天刮8級以上大風和8個月下雨雪冰雹……

  事靠人做,人靠思想。

  你努力了、堅持了,天塹都會變通途。

  2010年,應該是張記憶中最難忘的一年。這一年是遠在千裏之外兒子麵臨高考壓力最大的一年。這一年,也是張帶領公司剛剛開始建設龍源羊八井10兆瓦光伏電站的一年。原本打算在兒子高考前休假回家給兒子鼓勁打氣的他卻隻能在電話裏給兒子加油!

  2010年,是太陽能電池板最緊俏的一年,三次招標三次流標,許多廠家的電池板還不曾出廠已經被國外的廠家訂購,羊八井1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供貨整整推遲了3個月,而且能否持續供貨成了未知數,施工進度受到嚴重影響。

  條件越艱苦,越能砥礪意誌;環境越惡劣,越能激發奉獻激情。

  在需要的時候,張的角色還不僅限於“張總”,他還是小工、和運輸總監。

  設備緊缺、沒有貨源,張就帶上換洗衣服直接到電池板供貨廠家 “上班”。

  工作條件差、運輸距離遠,那就直接監控、掌握運輸車隊每個司機的手機號碼,了解每一天的運輸進程,實時跟進、嚴防死守、防止貨物在中途就被“截留”。

  就這樣,“搶貨開道”“倒排工期”在所有人都認為如期完工是天方夜譚時,張通過自己不屈不撓的堅持,如期完成各項節點目標,於2010年12月28日並網成功。

  羊八井10兆瓦光伏電站,是西藏地區第一個建成投產的光伏項目,日發電量5.5萬千瓦時。羊八井10兆瓦光伏電站的成功投運為高原光伏電站的建設、運行積累了經驗,並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得到西藏自治區政府的高度讚揚。

   2011年3月31日一期光伏電站竣工、二期項目開工的慶典儀式上,有這樣一幕令人難忘:黑壓壓的人群中,自發前來參加儀式的牧民排著整齊的隊伍,高高舉著國旗。那一刻,雪山上的五星紅旗似乎比平日更醒目、更美麗……

  2012年4月30日,羊八井二期20兆瓦光伏電站投運。海拔最高的光伏電站容量增加到30兆瓦。龍源電力成為西藏新能源領域的領軍企業,“龍源”旗幟在西藏高高飄揚。

  這樣的故事,數不清,道不完。

  春雨潤物泣鬼神,冰雪萬裏鑄風骨。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支撐起的是張鋼鐵般的意誌,鑄就了高原新能源曆史上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助力惠民 點亮無電地區萬家燈火

每到夜幕降臨,一條條街道華燈璀璨、霓虹閃爍、燈火輝煌……此情此景,在中國內地早已司空見慣,但對於部分生活在偏遠的西藏農牧區的居民來說,卻有些陌生。這些無電用戶大多都處於偏遠山區,山高水遠,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居住分散,電網覆蓋難,輸電成本高,靠大電網延伸解決還有一定難度。因此,如果想讓這些老少邊窮地區的農牧民早日用上電就隻能另辟蹊徑。

  阿裏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地區。這裏地處邊陲,距離拉薩2000多公裏,是援藏幹部孔繁森曾經奮鬥過的地方。任阿裏地委書記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他幾乎跑遍了全地區106個鄉中,行程達8萬多公裏,茫茫雪域高原到處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孔繁森的事跡感動著張晞,鼓舞著張,也激勵張在這裏幹出一番成績。

  由於地處偏遠,阿裏地區供電無法與西藏主電網相聯,一直依靠小水電和柴油發電機發電,供電極不穩定,當地居民經常連《新聞聯播》都沒看完就已停電。同時因柴油需要遠距離運輸,發電成本高達7元/千瓦時,嚴重影響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汙染。然而,阿裏又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年均日照時間長達3370小時,在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方麵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因此,采用太陽能、風電這些清潔分散式能源供電,無疑是最經濟而又實際的方案。“光伏戶用係統”和“光伏小型離網電站”以及“小型風電場”成了最佳選擇。

在西藏,象這樣的地區有很多。地處偏遠、環境惡劣,地廣人稀,但對電力需求旺盛。

  按照中央安排,西藏自治區計劃,2013年基本解決農牧民用電問題,2014年查漏補缺,到2015年實現農牧民用電全覆蓋。

  根據以往的經驗,許多戶用係統由於前期施工不達標、後續維護又跟不上,再加上特殊的環境和氣候,致使很多設備沒用多久就成了擺設。而尋找一家值得信任,有技術和資金實力的企業是西藏自治區政府考慮的重點。此時,多年來一貫誠信經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龍源西藏公司進入了主管電力西藏自治區副主席丁業現的視野。經過激烈的競爭和多方考核,最終確定龍源電力為西藏無電地區光伏發電項目法人。張心裏明白,這既是當地政府對龍源人的信任,也是龍源人肩負的責任,一定要把它幹好。

  無電地區都是最艱苦、最偏遠的地方,大部分無電地區的光伏電站距離拉薩都在600公裏以上。為了把無電地區的光伏項目建設好,不辜負自治區政府和農牧民的信任,張親力親為,一一檢查、驗收,推倒豆腐渣基座、檢查設備性能、督促進度,不能容忍任何工程的瑕疵。當地牧民看到張如此敬業也頗為感動,自願加入到項目建設中,為工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那曲的比如、巴青,昌都地區洛隆、丁青,日喀則中巴、定日,阿裏的普蘭、措勤,林芝的朗縣、察隅,每一處施工建設的工地都留下他永不停歇的足跡。

  路上沒有吃飯的地方,他和隨行人員就著礦泉水咽幹糧。

  晚上住在海拔4000多米小縣城限時供電的賓館裏,寧靜的夜晚隻聽得見自己急促的心跳聲。

  車每天顛簸在山路上,被泥水糊得麵目全非。塌方、泥石流全遇到過,走完一個地區的光伏電站最少需要10天左右,幾個地區跑完,張臉上的高原紅又加深了,在不熟悉的人眼裏他已經是個地地道道的藏族人了。

  但所到之處,牧民把用以表達最高禮儀的哈達掛滿了他的脖子和他所乘坐的轎車。

  就這樣,他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夯實了基礎,贏得了牧民信任,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2013年底,世界上海拔最高,建設難度最大,國內第一個大型孤立電網電站——國電龍源阿裏10兆瓦微網光伏電站全部投運,從此阿裏地區從“黑暗”走向了“光明”。現在,該電站已經成為阿裏地區的主力電源,實現了對可再生能源接入和利用最大化,對國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起到了示範作用,每年為當地節約柴油費用7000萬元,對阿裏的社會經濟發展和自然保護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張和他的同事們也與當地少數民族牧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牧民們都把張當做自己的親人,親切地稱呼他為“紮西”。

  截至2013年底,龍源西藏公司建成了62座離網電站;發放戶用係統18萬套,總容量約5萬千瓦;解決了17萬戶、近80萬人的用電問題,包括1455個村級公共場所,17個小學、196個教學點,666個寺廟、143個寺管會,64個道班(工區)。   

  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區太陽能光伏戶用係統已基本安裝完成,這意味著全區1630個行政村、約69萬人口從此摘掉了不通電的“帽子”,西藏全區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徹底告別了做飯燒牛糞、夜裏點油燈的生活。

  因地製宜,太陽能資源的合理利用不僅讓廣大農牧民告別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同時還為農牧地區每年節約紅柳、草皮等大量用來作燃料的植被,有力地保護了當地脆弱的生態。

  屋裏的燈亮了、家裏的酥油茶可以隨喝隨打了,冰箱改變了牧民的生活質量,電視讓他們了解到了大山外的精彩。

攻堅克難 邁開雪域追風的腳步

  巍巍群山,綿綿雪域,茫茫草原……

  古老而神秘的西藏千百年來沉寂落寞。她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稱為除南極、北極以外的“地球第三極”。但其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戰略儲備基地和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水能、地熱能、太陽能、風能等能源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隨著西藏社會經濟的發展,藏中電網缺電問題愈發突出。根據負荷預測和電源裝機安排,藏中電網“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間,裝機缺口仍在200~300兆瓦,電量缺口在4億千瓦時以上,缺電已經影響到西藏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成為製約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

  龍源電力是亞洲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新能源企業,但在西藏還是空白。

  讓龍源電力的風機在世界屋脊轉動為西藏人民提供清潔的能源,成了張和所有龍源西藏公司每一位員工的方向和目標

  為了公司的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唯有加大項目前期工作的力度,增加資源儲備。張多次帶隊到阿裏、那曲、日喀則等環境極其惡劣的地方考察項目。

  2010年8月,他們聯係中能公司在阿裏、那曲縣、安多縣青藏公路附近各建一座80米高測風塔。同時與西藏發改委積極溝通協調,並上報了《那曲高海拔風電場項目建議書》。

  2012年3月19日該項目取得國家能源局的“路條”。

  2012年4月,內地已經春暖花開,那曲還是大雪紛飛、冰雪路麵暗藏殺機。前期各項設計、微觀選址工作就在這樣氣候條件下開始了。

  新的開始,新的征程,當然也要麵臨新的考驗,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施工,任何情況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在高原搞建設難,在那曲搞風電項目建設更難。

  首先是風電項目土地問題。由於那曲地區畜牧業發達,盛產“高原之寶”--蟲草。當地農牧民對各類項目建設不理解、不支持,給項目征地製造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其次是項目送出工程。由於藏中電網薄弱,電網公司對新能源接入持相當謹慎的態度,就“t”接方案提了很多問題和要求,龍源西藏公司都積極應對解決。

  再有,高原上機器功率低、故障頻發、條件有限,施工單位無備用的施工機械。設備壞了得用“笨辦法”解決,泵車出現故障,就用吊車替代。由於基礎澆築不能中斷,澆築一台基礎需要兩天一夜才完成。在第一台基礎完成澆築的那一刻,一群錚錚鐵漢也忍不住淚流滿麵。

  還有就是施工人員的高原反應。各施工單位換了一批又一批,多少人是剛拔下輸液的管子就重回現場,又有多少人是背著氧氣袋邊幹活邊施工。正是這樣一群可愛的風電人,在藏北草原上揮灑汗水,成就著大家追風的夢想。

  就像唐僧取經還遇到九九八十一難,為了達成目標,張和他的團隊遇到的困難遠不止這些。

  風電高原吊裝問題、風電設備長途運輸問題、塔筒裏安裝電梯問題,每一個問題後麵都是一段曲折而又可歌可泣的故事,每一段故事背後都有他們的辛酸、堅持和幸福。

  經過張和他的團隊不懈努力,2012年8月,5台巨大的風機終於在4700米的高原上拔地而起。實現了西藏自治區風力發電項目“零”的突破,也創造了世界風電項目海拔最高的紀錄。對促進那曲經濟快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影響力。

  在西藏開展新能源項目建設的數十家企業中,龍源西藏公司在各方麵都做到了第一:

  建成投產西藏第一座光伏電站,龍源羊八井10兆瓦光伏電站:

  在西藏投產發電的容量第一;

  在西藏的光伏項目份額為第一,占總額的25%以上;

  第一個取得在西藏開發風電的“路條”。

  十二五期間,龍源西藏公司將在西藏投產太陽能發電項目20萬千瓦,投產風電項目5萬千瓦,投產地熱發電項目5萬千瓦。

挑戰自我 平凡歲月熠熠生輝

  皚皚的雪域高原上,哪一天沒有這樣的感人的故事?

  這樣重複的工作,張至今仍堅持著。哪裏有龍源電力的工地,那裏就有張的身影,唯一不同的是,當年那個麵目清秀的南方漢子如今已經變成了皮膚黝黑的高原“康巴”。

  在他看來,七年,隻是彈指一揮間,可隨著一個個新能源項目建成投運、一度度綠色電力流入千瓦萬戶,他的人生卻因此而燦爛,留下了常人駐足驚歎的輝煌:憑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新能源事業的追求,藏區人親切的稱他為“紮西”。

  不是張不知道苦,而是因為他心裏清楚,他的苦,換來的是電力的保障,換來是西藏經濟社會的繁榮和發展,換來的是自己夢想實現,生命的超越。這樣的苦,吃再多也值得!

  苦,對張來說,算不了什麼。令張最為愧疚的,是不能盡孝於常年患病父親的床前,是不能親眼目睹兒子的成長瞬間。畢竟,張和我們一樣,也是血肉之軀,也有雙親需要奉養,也有妻兒需要照顧。

  一年三個月的假期,可七年來張從未休滿過,每年在工作崗位上的時間都在330天以上。他的父親腿腳不靈便,可他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回家鄉照顧,隻能給父親網購一個輪椅;妻子到西藏探親的假期,被他“征用”培訓員工檔案管理。為了讓其他員工可以放假回家團圓,七年中,好幾個春節他都是帶著家人在拉薩度過的。不是他不懂生活,不是他不想享受天倫之樂,而是他知道他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就像做菜、唱歌、攝影,是他閑暇生活最大的調劑,但發展新能源事業才是他生活的主旋律。他說:“我希望自己是父親的驕傲,兒子的榜樣,我希望我的努力能讓兒子明白,四十歲也是可以重新創業的。挑戰自己、突破自己任何時候都不遲!”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普通的日子過出另樣的精彩,平凡的歲月閃耀著理想的光輝!

  頂風冒雪、不分春夏秋冬,以工地為家,積極麵對困難和挑戰的心態是張實幹的基礎;熱愛生活、熱愛新能源事業,是張的生命追求。

  真誠,是他做人的準則。

  實幹,是他實現夢想的基石。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件事能夠折射出一個人的品格和情懷,而龍源人這個優秀的群體,折射出的,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

  隸屬於國電集團的龍源電力,作為新能源行業的先行者,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開發以風電和光伏為主的新能源產業,特別是在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西藏等資源富集經濟卻欠發達的地區,逐年不斷加大投資力度,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截至目前,龍源電力已投產的126個風電場、6個光伏項目,遍布全國22個省(市、區),為邊遠地區供電問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推動中國“戶戶通電”偉大工程的踐行者。

  每一年,都有數以百計的龍源人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妻兒,奔赴邊遠地區的生產一線,為新能源事業奉獻著青春和力量;一個個、一天天,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著不平凡的業績。正是因為有這麼多個“張”,才造就了龍源電力今天的輝煌。

  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融鑄成龍源人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強大精神支柱;造就了龍源人超人的毅力和勇氣,在理想信念麵前,再大的困難也算不了什麼,再大的犧牲,他們都願意付出。

  因為他們知道,電力,是保障社會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而他們將是眾多龍源人中一顆顆閃光的“鋪路石”。

  組織上多次征詢張的意見,要把他調到條件好一點的地方工作,他說:“要調就調別的同誌吧,我要再幹五年,我是共產黨員,得留在青藏高原。”

  張說:“在去阿裏的路上,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途中海拔6638米的岡仁波齊。看過雄偉壯麗的岡仁波齊,我便明白那些有著堅定信仰的人們為什麼會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用身體丈量著這塊心中的聖地。有人說,隻有將信仰看作比生命更重要的人,才會作出如此的選擇,才會不惜忍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向著他們的靈魂的天堂前進。

  我也明白為什麼我年近50,依然選擇在高原拚搏——一切隻為心中的信仰。選擇西藏,因為艱苦是磨礪人生最好的硎石;奉獻西藏,因為使命的光榮足以讓我驕傲一生”!

  這,就是戰鬥在萬裏高原風雪線上的國電人、龍源人           

  ----龍源西藏公司總經理張

网站地图